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943年11月,西北的寒风席卷起漫天的飞雪。在通往包头的公路上,一支由数辆扛着最新款30毫米速射炮的轮式装甲突击车,和扛着127毫米口径重机枪的装甲车护送着二十多辆最新的太行卡车,正在顶着风雪不停地赶路。在那些载重35吨的卡车车厢里,承载着100多名高学历的人才和高水平的技工,还有数台从上海几经周转运送过来的德国精密机床。所有的卡车车厢都用厚厚的帆布包裹着,后面也用帆布遮挡着,为车厢里的这些宝贵人才和设备阻挡着外面的寒风。“老师,咱们这是要去哪啊?”一个带着眼镜的青年身上裹得严严实实的,纺织厂最新生产的军大衣和火车头毛子为他提供了足够的保暖效果。“不要多问,到了你们就知道了!”那个一身书卷气息的中年人轻轻的笑了一下,眼神中满是期待,看向车厢中自己的学生,“你们只需要知道,我们是去为这个国家埋头铸剑的就行!”这位中年老师的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却是让这些学生们一个个热血沸腾。经历了数年的战火,如今所有人在北方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战胜日寇,重振河山的希望。这些学子们都知道自己跟着八路军一起要干些什么,谁没有一腔热血,谁没有为国杀敌舍生取义的豪情!在这光线昏暗的车厢里,这些学生一个个交头接耳,小声的和同伴交流着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所看所想。在八路军的根据地里,他们见到了很多锅筒区都见不到的情形,这也让这些学生越发肯定自己这一趟来对了!车队的行驶速度渐渐放缓,最终停了下来。“走了,同学们!我们到地方了!都下车吧!”中年老师轻声的对着自己的学生说着,然后没有结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