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昆虫画法

在自然界中,除了花鸟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昆虫,也成为花鸟画画家作为创作的重要素材。在花鸟画幅的丛花密叶中,点缀上几只蝴蝶,几个飞虫,便能增加生动的意趣。对于组织画面、补充空白,也是极为有益的。

世界上昆虫种类众多,分布也极为广泛,地上、空中、水中都有。有的能跳跃,有的善飞翔,有的只是缓慢地爬行,有的则在水中浮游。在花鸟画中经常表现的昆虫约略有下列各种:蜻蜓、蚱蜢、蝗、蝻、蝈蝈、豆娘、螳螂、蟋蟀、螽斯、蜘蛛、蜂、蝶、蛾、萤火虫、蝉、椿象、瓢虫、天牛、蜗牛、蚂蚁、蛙、蝌蚪等。适当地将这些昆虫组织入画面,会给花卉画增添无限生趣。如画宿雨新晴,蜘蛛结网于花荫树间,颇有画意;如画时值春深,加意添丝,以网落花;或画清秋露晓,山园小径间,野花优姿,草虫迎随,小跃低飞;或画蟋蟀在石畔低吟,蝴蝶在花上翩翻,林中知了声声,水上蜻蜓款款,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

画家要把昆虫取为画材,一定要对所画昆虫进行缜密详尽的观察研究,掌握它们的自然形象,研究它们的生活情形。要注意它们各种微妙的动作,才能画得生动传神。

昆虫是人们常见的生物。人们喜爱有些虫能鸣善斗,如蟋蟀、蝈蝈之类,就捕来长时间的笼养。因此,人们对于它们的习性和形体特征都能把握。关键的是为了表现得逼真,画家就必须做更为深入的笔墨研究。
昔梅圣俞在《观居宁画草虫》诗中说:“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行者势若去,飞者翻如逐。拒者如举臂,鸣者如动腹。跃者 其股,顾者注其目。”这就要求作者先理解草虫的飞、鸣、食、宿、跳、跃的各种动态规律,才能下笔毕肖,有形有神。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写生,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创作出表现技法。

历代花鸟画画家曾创造出多种昆虫表现方法,画面上表达了不同的风趣,都是深入体验生活的结果。只要我们认真体察,掌握昆虫的特征,并有意夸张这些特征,再通过反复创作实践,自然能丰富花鸟画的意境。

花鸟画上一般常点缀粉蝶、凤蝶、蛱蝶等。粉蝶一般身体较小,有白、黄、花数种。常见的菜粉蝶头胸部灰黑色,翅灰白略带青色,有黑斑。有时成双,有时数只聚集。凤蝶翅较大,密生各色鳞片,形成各种艳丽斑纹,色彩极为丰富,还有青、绿等各色闪光鳞片,翅有尾突。蛱蝶也很入画,经典之作有赵昌的《写生蛱蝶图》。

蛾有蚕蛾、柞蚕蛾、菜蛾、野蛾、扑灯蛾等,也经常被取入画材。蛾之触须,弯弯如新月,所谓“蛾眉”;一般在夜间飞行,体躯多比蝶粗大;静止时翅成屋脊状,正面多灰褐色、淡黄色、白色等,深色的较少;与蝶相反,花斑多在底翅。

画蝶、蛾时,可用勾勒法或点彩法,可填彩亦可晕染。有时先填粉地,然后点染深色斑点或丝翅纹。亦可纯用浓淡墨点染而成,也有烧木灰或磨松烟墨皴染蝶翅者,是为了表现出其毛绒绒的质感。画蛾时用笔要轻巧灵动,翅要注意脉络,花斑要对称,不可过于死板或成图案状。

清人郑绩写有“画蝶法”,可资参考:“画蝶之法,有用淡墨勾出四翅,着色分染,俟干透后,用油烟干笔擦描斑纹,松浮如粉,身腹皆然。再用焦浓墨勾翅骨,此为工笔写法也。有用粉笔随意写成形势,趁湿加粉,或加别色,再用墨点缀成纹,与原色浑化。又有纯用水墨分浓淡写出斑点翅纹者,此为写意。各有生机,均可为法。”

现分别介绍画法如下:

蝴蝶与蛾

蝶种类繁多,形体大小亦不一。蝶体分头、胸、腹三部,翅及体表密被各色鳞片和丛毛,形成各种花斑。头部有须一对,复眼一对,口器转化成喙,不吸花粉时作螺旋状卷曲。胸部有足三对,翅两对。翅有脉纹,两大翅在前,两小翅在后,大翅压小翅。

蝴蝶色彩斑斓,身体轻盈,飞时在花丛中穿来穿去,翩翻有致。 
蜻蜓

蜻蜓生于水际。种类很多,形体及色彩亦多样。头上复眼甚大,四翅六足,后翅压前翅;翅透明有脉络网纹,翅角有翅痣。腹部细长,有环状节。画时可用渴勾、勾填、点染各法。下笔先点翅,次及头、胸、腹,后补足。色彩可用花青、赭黄、洋红、朱 、石青、淡墨等。有一种形体小的蜻蜓,色黑,翅细长,腹细,栖息水草间,落下时两翅并拢,六足聚于胸前。

螳螂

螳螂头呈三角形,复眼大,有两触须;颈长有棱,转动极为灵活。胸部有翅两对,一对狭长而硬,一对宽而透明。足三对,生有粗大呈镰刀状的前足一对,称为刀臂,前节生有锯形刺。其腿节和胫节生有勾状刺,牙锋利,与刀臂俱为觅食御敌的武器。颜色有嫩绿色、黄褐色和暗褐色诸种。雄者腹细,雌者腹扁而大。画时可用勾勒法,晕淡彩,再以赭黄重勾,也可直接用色彩点画。螳螂造型要挺劲有力,头、颈、腹要有一定角度,颇有威姿。在画面布置时要注意取势,要有呼应和顾盼。


蝉俗称“知了”,体长者名蝉,小者名蜩。蝉全身黑色,宽大而有光泽。有六足,前两足长大如刀,可支持头部。翅两对,宽大透明,有脉纹,能飞。雄者能鸣,前胸有鸣镜一对。画时先蘸墨画头及胸部,再画翅,后画腹。要注意表现出在两翼掩映下的胸和腹的效果。再用浓墨画眼和足,也可用淡赭、草绿淡染,亦可应用白描及勾勒法,再赋淡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