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艺术(微雕艺术品)

微雕又称“米刻”、“细刻”。用料有牙、竹。它是在料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上,镂刻书画诗词。其作品往往需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才能看清字迹。创作这种工艺品,要求艺人有相池高的书法功底和运用雕刻工具的熟练技术。雕刻时不仅要屏息静气,还要达到笔法有致的艺术效果,所以历来被称为“绝技”。
微雕起源于细书。据记载,汉朝时期有师宦,能在方寸的帛上书写一千句话。清朝时有邓彰甫书写的《洛神赋》,纵横仅寸余。历史的细书很多,在此基础上,加以单刀浅刻的技法,发展成为微雕。

苏州张毓基所刻《枫桥夜泊》诗和《兰亭序》象牙米刻,字字清晰,笔笔挺拔,令人惊叹。 苏州沈为众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上雕刻了十首唐诗,加上款识,共计310字。他还雕过一个最小的佛像,在一个体积只高一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着一个莲花座,上面盘坐着一尊佛祖,身后是佛龛和光圈。佛像手指仅—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二粗,借助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出像的慈祥可掬的面容,流畅的丝丝衣纹,可谓巧夺天工。

沈为众还有一手发丝雕刻绝技。他在一根14毫米长的白发上刻出了“学海无崖苦作舟”,加上落款共15个字。又在一根5毫米的头发上刻出了《枫桥夜泊》诗,28字。1980年沈为众的发刻艺术品在香港、日本展出时,引起了轰动。国外报纸用“旷古奇今,惊人绝艺”的套红广告进行宣传。欣赏过发刻艺术品的各界人士,纷纷用“稀世珍宝”、“精微绝伦”、“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等词句来赞美这些艺术品。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