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画中有色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总结

制作有色绘画底子大概在哥特时代就有了。用红玄武岩土制作红色画布,从16世纪一直流行到19世纪库尔贝时代。有的在胶质底子上加涂含油与树脂的颜色隔离层,有的油质底子在涂最后一层时加入吸收性强的红土颜料。这样做不仅能减弱油质底子的油腻感,有利于色层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于画家对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

鲁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颜料和结合剂(可能是胶)混合在一起用海绵迅速涂于白石膏底子上,产生一种带纹理的银灰色层,使随后的着色层呈现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有色底子的制作方法:

(1)在白垩底子上,用丙烯颜料加松节油和少量调色油涂于白色底层上,所用丙烯颜料根据画家需要自己配制,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质或半油质底子上,用调色油加速干剂加少许铁红粉(氧化铁)薄涂一层或随意涂一遍,保留刷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节油调油画颜料薄薄涂一层与最后色调相反的色层。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可先薄涂一层土红色。

有色底子必须是在白色底层上用薄涂罩染的方法制作。目的是为了保证画面色彩的透明性。无论随后的着色层有多厚,底色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

(1)白色底子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颜色的丰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显得明确而肯定。各种颜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难恰当地有机结合,只能靠彼此相调和产生的灰色来调节,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画需要丰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对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着色过于浓艳。白色底子适合透明画法和半透明画法,运用这种技法可以产生多种“视觉灰色”,这种视觉灰色曾被古代大师伦勃朗、凡·代克等画家采用。这种灰色比调出来的灰色具有更加诱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气息,常被许多画家采用,它对人体肤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种色彩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银灰色底子介于白色与灰色之间,具有两种底色的共有特性。灰绿色底能减弱暖色,土红、赭石色底能使蓝绿色调减弱而使色彩趋于和谐。用色与底色形成的冷暖对比可获得极其微妙的效果。现在许多画家利用亚麻布原色——浅棕、褐色作底色,减少了做底色的麻烦,方便实用,但仅适用于细亚麻布和中密度亚麻布。粗纹理亚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纹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画会使画面产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浅颜色都会变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时要考虑到这一变化。深色底多为暖色,比如褐色、铁红色等。画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采用。